從“被算法支配”到“駕馭算法”:一位上海網約車司機的經營之道

在上海開了15年出租車後,轉戰網約車又跑了5年多,將自己的收入穩定在每年12萬以上。 曾經的的哥,如今的網約車司機陳師傅,通過數據化運營和場景把控,絲滑轉場,精準地適應了行業發展和時代變遷。 在上海這座快節奏的城市,陳師傅開網約車的“經營之道”是什麼呢?1、場景把控

網約車平臺的核心是算法,而算法的本質是對“供需關係”的動態調節。

對網約車司機而言,與其被動等待平臺派單,不如主動“狩獵”高價值場景。

早晚高峰、極端天氣、大型活動期間,平臺的運力需求會激增,溢價率往往高達150%。

不久前的一次暴雨,陳師傅提前半小時到達浦東機場,接到一單跨城訂單,單程收入680元。

通過分析平臺溢價規律,陳師傅的高溢價訂單佔比達到35%,月均收入提升20%。

2、賬號權重

平臺對連續拒單的司機會降權。

對此,陳師傅發明了“15秒觀察法”:接到訂單後,先花15秒查看預估路線,如果發現要進入擁堵路段,他會等待15秒再拒絕。系統會判定他是在“安全考慮”,而非故意挑單。

通過對系統的權重的精準把控,陳師傅的接單率保持在90%以上,賬號權重長期處於平臺前10%。

3、高價值標籤

通過長期接送企業高管和外籍乘客,陳師傅的賬號被平臺標記爲“商務型司機”。

如今,他每週能接到3單以上的跨城包車訂單,單均收入是普通訂單的2.3倍。高價值訂單佔其總收入的40%,月均收入穩定在1.5萬元以上。

4、數據化的成本控制

網約車的經營之道,不僅在於“開源”,更在於“節流”。

陳師傅通過數據化的成本控制,將每一分鐘、每一度電的價值最大化。

他選擇了一種月費1580元的無限次換電套餐。相比充電司機每天需要花費1-2小時充電,他每天可以多跑2小時,相當於每月多賺3000元。

通過換電,陳師傅的日均運營時間增加2小時,月均收入提升15%。

陳師傅的手機上裝有一款實時路況預測軟件,能夠提前避開擁堵路段。

根據他的統計,通過優化路線,他每天可以節省30分鐘以上的時間,相當於每月多賺1500元。

陳師傅每月會做一次車輛全面檢查,確保車輛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根據他的數據,預防性保養使其車輛故障率降低80%,年均維修費用節省5000元。

5、人類司機護城河

近幾年,多家公司的自動駕駛服務相繼在上海落地,但陳師傅並不擔心失業。

他認爲,人類司機有三大護城河:極端場景處理能力、情緒價值供給和非標需求響應。

之前上海大雪,自動駕駛車在南北高架集體趴窩,而陳師傅憑藉經驗走地面小道,單日收入突破2000元。

深夜載到失戀乘客,陳師傅會切到《給自己的歌》,而自動駕駛車只會播報天氣提示。

幫乘客從幼兒園“搶接”忘帶的兒童演出服,這種緊急服務也是自動駕駛無法做到的。這類非標服務訂單佔陳師傅總訂單的10%,單均收入是普通訂單的1.5倍。

2025年入行跑網約車,陳師傅給新手司機“三要”建議:要投資數字化裝備、要深耕細分市場、要建立個人品牌。“這是一個數據驅動的時代,這個時代淘汰的不是司機,而是拒絕進化的司機。”陳師傅如是說。

網約車行業諮詢

或聊一下「司機羣」「車隊長」「平臺合作」

加我個人微信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數讀網約車」,回覆“1”也可找到我

和DeepSeek聊了聊網約車,發現了突破30元時薪限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