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大林慈濟頭頸癌召集人侯思任 照顧罹胃癌父親 學會如何表達愛

侯思任(左)正爲口腔癌患者看診。圖/侯思任提供

「我平常開口腔癌的刀那麼多,清理傷口也不害怕,但那天我進去開刀房時,看到爸爸插着管子睡着,醫護人員圍繞在身旁幫忙,我心裡卻徬徨、腿軟。」大林慈濟醫院頭頸癌召集人、睡眠中心主任侯思任說,爸爸是一位嚴父,不輕易透露軟弱的一面,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爸爸如此痛苦的表情。

考試前一天 得知壞消息

回想12年前,侯思任剛結束住院醫師訓練,到臺北準備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考試。其實在考前兩週就已聽聞住高雄的爸爸因胃痛、解黑便就醫,打了點滴、吃了藥都沒改善,因此建議做胃鏡檢查,未料,在考前一天接到爸爸電話通知,檢查報告結果不好─胃癌第三期。

即將考試的他相當焦急,緊急聯繫大林慈濟醫院負責的醫師,安排父親後續開刀治療規畫。跟其他專科考試不同,耳鼻喉科的筆試、口試結束後會立即放榜,一放榜,侯思任立刻南下協助父親處理就診開刀事宜。

爸爸的手術很順利,切除五分之四的胃,後續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爲就近照顧術後的爸爸,侯思任在醫院宿舍中騰出空間給爸爸休養,這段期間的關注,也讓爸爸瞭解到他平常的訓練、工作型態等。

父胃癌12年 無復發跡象

胃癌一般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但侯思任父親手術至今已經12年,狀況維持不錯,也沒有復發跡象,現在仍定期去大林慈濟回診,抽血檢驗癌指數、電腦斷層檢查、做胃鏡檢查等。爸爸曾經與侯思任分享:「每次回診時,都像犯人在等待法官審判,不知道還能活幾天?只能靜待宣判是死刑或是無罪釋放。」

不只爸爸,侯思任當上主治醫師後,幾乎年年都有親人生重病。叔叔也面臨胃癌威脅,姊姊洗腎、外婆腎臟癌、舅舅血癌都在大林慈濟治療,他不僅替外婆做CPR,還開立死亡證明,雖然醫院工作辛苦,卻有就近陪病、照顧的便利性。

侯思任(後右)與父親侯文隆(後左)、2名兒子。圖/侯思任提供

親人患重病 更視病如親

歷經親人重病鉅變,侯思任更瞭解病人家屬的焦慮及助感受。他看診細心,與病患培養出好交情,因而看診時間會比較長,尤其初診病人看診至少要20至30分鐘,晚上十點多才下診,已是家常便飯。口腔癌病人多有煙、酒、檳榔使用史,不少人術後仍難以完全戒除,他只能採嚴厲態度教育,「捅你一刀、把你家人都殺了的人,你怎麼還把他當朋友,每天叫他來家裡?」讓部分病人稱「侯醫師好凶」,但他依舊熱衷開刀,期待能改善病人健康,也感受工作價值。

侯思任說,爸爸是非常古板的人,可能這輩子都無法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但因爲這次生病,他輾轉得知爸爸都跟朋友說:「我這條命是兒子救的,要是沒有他幫忙,我可能已經不在世上了。」

有別於難以把愛說出口的爸爸,如今也是爸爸的侯思任則要當個不一樣的爸爸,他與兩個兒子相處會適時表達愛,最大的盼望是孩子能健康長大,不要走偏。

大林慈濟醫院頭頸癌召集人、睡眠中心主任侯思任。圖/侯思任提供

侯思任

大林慈濟醫院頭頸癌召集人、睡眠中心主任

照顧對象:父親

罹患疾病:胃癌第三期

發病時間:父親12年前65歲時發病

症狀:胃痛、解黑便

治療:手術切除五分之四的胃,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療

陪病心得:慎選醫師,決定治療後,就完全配合醫師的治療。家人給予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