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竟與洗髮精有關?皮膚醫揭「產業秘密」:成本不到1元 讓你用3年
皮膚科醫師柯博桓指出,掉髮問題可能並非來自壓力或荷爾蒙,而是藏在我們每天使用洗髮精中的防腐劑。示意圖/ingimage
有些民衆疑惑自己爲何出現異常掉髮,甚至每天早上在枕頭上、浴室地板上發現大量髮絲。即使沒有家族遺傳問題,掉髮情況卻日益嚴重。對此,皮膚科醫師柯博桓在臉書發文指出,問題可能並非來自壓力或荷爾蒙,而是藏在我們每天使用洗髮精中的防腐劑。
防腐劑的雙面刃:保鮮同時傷頭皮
市售洗髮產品爲了延長保存期限,普遍含有3至5種防腐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甲基異噻唑啉酮(MIT)、二甲醇胺(DEA)等。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防止產品發黴,卻同時也是頭皮的強烈刺激源。柯博桓指出,這些化學物質會破壞頭皮天然微生物的平衡,損傷頭皮屏障,進而導致掉髮問題。
防腐劑的危害並非立即可見,而是透過長期累積效應悄悄顯現。許多消費者起初對某款洗髮精感覺良好,數月後卻頭皮出現異常脫髮與敏感現象。柯博桓表示,一旦毛囊受損,即使立刻停用該產品,頭皮恢復期也需3至6個月甚至更長。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防腐劑如MIT與甲醛釋放劑爲已知的過敏原。這些成分可能引起頭皮發炎、搔癢、甚至傷口,進而刺激免疫反應,產生更多發炎因子,使毛囊提早進入退化與脫落階段。許多人誤以爲是頭皮屑問題,反而選用含更強防腐成分的抗屑洗髮精,讓問題更加惡化。
成本低廉助長濫用 標榜天然也不安全?
柯博桓揭露,這些防腐劑被廣泛使用的主因之一,是其價格低廉且效果穩定。一瓶洗髮精中的防腐成本常常不到一元,卻能保證產品在2至3年間不變質。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標榜「天然」、「無矽靈」的洗髮產品,爲了避免細菌滋生,在去除刺激性清潔成分後,反而添加更多隱形防腐劑作爲補償。
面對這樣的現象,柯醫師建議民衆,若近期掉髮明顯增加,可考慮使用無防腐劑或低防腐配方的洗髮產品,並詳細閱讀成分標示,不要只被產品的外觀與香氣所迷惑。他提醒,「有時最簡單的配方,反而是對頭皮最友善的選擇。」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