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養生!醫示警:1種茶恐增罹癌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師建議選擇無漂白的紙質茶包,以減少茶包中可能含塑膠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研究發現,塑膠製品產生的塑膠微粒廣泛存在於食物、飲水,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發生率,要避免除建議少喝瓶裝水少吃貝類外,也要避免使用尼龍、PET製成的高級茶包,以免釋出塑膠微粒到茶水中,改用散裝茶葉或無漂白的紙質茶包,會相對安全。

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已有許多科學證據顯示,塑膠微粒對健康的風險,包括影響消化、內分泌、免疫系統,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發生風險,該如何避免吃進太多塑膠微粒?建議可做到以下6點。

■避免使用塑膠瓶裝水:研究顯示,瓶裝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遠高於自來水,一項研究發現,每罐瓶裝水平均含有數千顆塑膠微顆粒,建議改用玻璃瓶、不鏽鋼水瓶或濾水系統,少喝瓶裝水。

■慎選奶瓶與兒童餐具:研究指出,嬰兒用塑膠奶瓶,在高溫沖泡配方奶時,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尤其是聚丙烯(PP)材質,建議優先選擇玻璃奶瓶或矽膠奶瓶,避免用塑膠瓶長時間存放熱飲。

■加熱不用塑膠容器:研究發現,微波加熱塑膠餐盒會導致更多塑膠微粒釋放,特別是PP、PET、PS材質,建議改用陶瓷、玻璃或不鏽鋼容器來存放與加熱食物,減少塑膠接觸高溫的機會。

■選擇不含塑膠的茶包:近年研究顯示,一些高級茶包,例如尼龍、PET製成的透明茶袋,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到茶水中,選擇散裝茶葉或使用無漂白紙質茶包,減少塑膠溶出風險。

■減少吃海鮮,特別是貝類:研究指出,貝類例如牡蠣、蛤蜊、淡菜,可能是塑膠微粒的高風險來源,因爲它們會過濾並累積環境中的塑膠微粒,建議適量攝取,並選擇較低污染風險的魚類。

■使用過濾系統:自來水也可能含有塑膠微粒,部分高效濾水器,例如活性碳濾芯、逆滲透濾水系統 RO,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塑膠微粒。

黃軒指出,玻璃是他最推薦使用的容器,因爲化學性質穩定,不會釋放微塑料;不鏽鋼容器耐熱、安全,但需避免酸性飲品長時間存放,避免金屬溶出;陶瓷容器適合熱食與飲品,但需確認是否使用無鉛釉料;至於矽膠容器比塑膠安全,但仍需選擇食品級矽膠,避免劣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