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丨全國政協委員楊洋:加快推進聽障羣體無障礙化建設

新京報訊(記者張兆慧)3月4日,新京報記者獲悉,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副主席楊洋提交了多份提案,涉及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推廣可關閉字幕技術以提升信息無障礙服務、加快推進全國12345政務服務熱線聽障羣體無障礙化建設,以及在專業技術等社會考試中優化聽力殘疾人考場無障礙服務等。

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中國殘聯發佈聯合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2.06億人患有聽力障礙,佔總人口數的15.84%。中度以上聽力障礙人數約6720萬,60歲以上的老年聽力障礙人數達1.13億。

隨着5G網絡投入運營,直播新聞等節目已成爲常態。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都會採用直播形式,2.06億聽力障礙者也希望能與健全人一樣第一時間獲取這些信息。而同步字幕是聽障羣體實時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平等權利,是聽障羣體迴歸聲音世界的“坡道”。

楊洋指出,經調研,國外的做法是在播出視音頻信號中伴隨播出嵌入可關閉字幕。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保證可關閉字幕的播出量和覆蓋的節目範圍。目前,可關閉字幕已成爲國際上通行的服務於聽障人羣收看電視節目和網絡視頻的工具。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第三十條規定: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的電視臺應當在播出電視節目時配備同步字幕。2025年廣電總局和中國殘聯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廣電視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通知》。從效果看,因爲沒有指標性、強制性規定,電視臺、視頻網站等機構大多隻在播出的影視作品中配加了對白字幕。而在新聞、體育、綜藝等直播節目中均未配加字幕。她建議廣電總局借鑑國外立法的經驗,在《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相關制度規定中增加嵌入播出可關閉字幕等內容並推動落地。

此外,楊洋建議加快推進全國12345政務服務熱線聽障羣體無障礙化建設,以及在專業技術等社會考試中優化聽力殘疾人考場無障礙服務。

“當前全國12345政務服務熱線的無障礙服務逐步加強,除了能夠電話溝通之外,還有了聽障羣體迫切需求的文字溝通、手語視頻溝通途徑。”楊洋建議,希望國務院辦公廳能夠要求各地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增設“信息無障礙服務”,明確對聽障羣體全渠道服務要求,同步開通電話、文字、視頻(手語)三種接入方式。實現全國政務熱線全渠道無障礙服務覆蓋,切實保障聽力殘疾人、老年耳背者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在專業技術等社會考試中優化聽力殘疾人考場無障礙服務方面,楊洋表示,由於聽力殘疾人在日常參與社會活動時,需要佩戴輔助器具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等,才能正常溝通交流及開展一系列社會行爲。聽力殘疾人(以下簡稱“聽障考生”)參加國家組織舉辦的社會考試是與普通人一起進行的,需要和普通人一樣,進行安檢、檢錄覈對等流程。這時,就頻繁出現一些考場障礙問題,由於現場監考老師對殘疾人證、聽力殘疾人缺乏清晰的認知,而聽障考生亦未能提前申請考場無障礙需求,因此聽障考生所佩戴的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助聽輔具,成爲監考老師重點檢查和懷疑對象。

針對以上問題,楊洋建議人社部能夠對國家組織舉辦的各類專業技術從業資格考試、專業技能等級考試等社會考試提出如下改進措施:在相關報考網站、12345平臺等網站上明確顯示、標示是否需要考場無障礙、考場無障礙的申請或申訴通道、負責提交辦理申請考場無障礙的機構、申請流程、申請的條件和申請期限(如需要在哪個階段開始申請)、需提交的資料等;對開展考試的考點負責人和監考老師提前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等相關知識培訓,辨識殘疾人證、助聽器、人工耳蝸等證件和助聽輔具;明確要求殘疾人考生攜帶殘疾人證等相關證明參加考試。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