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政府機關「過緊日子」 地方政府曬減支成績單

近年來大陸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劇,「繼續過緊日子」幾乎已成大陸各省市共同寫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年來大陸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劇,「繼續過緊日子」幾乎已成大陸各省市共同寫照。根據陸媒梳理各省今年預算報告報導,大陸各省市都強調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等,以騰出更多資金用於支持民生和重大戰略任務。比如說,重慶去年減少支出54億元(人民幣,下同),天津更省下開支近90億元。

第一財經報導,所謂政府過緊日子,一般是壓減行政開支、非必要、非急需支出等,勤儉辦一切事業。而民生等支出並不在壓減範圍內,反而是上述過緊日子騰挪資金的重點保障領域。

報導稱,部分省份預算報告揭示2024年地方過緊日子「成績單」。重慶預算報告稱,去年當地推動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三公」等經費(因公出國、公務車、公務接待等費用),全市壓減一般性支出54億元,有效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天津也不遑多讓。去年天津全年壓減非必要支出87.6億元。吉林全年一般性支出減少65億元,下降16%;其中委託業務費支出壓減超40億元,下降近50%。

不過,落實過緊日子也仍有一些挑戰。多省預算報告提到當前財政運行面臨的問題或挑戰時,涉及過緊日子問題。

多位財稅專家指出,黨政機關多年過緊日子成效明顯,一般性支出等都得到明顯壓減。但一些地方出現「突擊花錢」,無預算、超預算、超標準支出會議、培訓、「三公」經費等,違規發放津補貼等老問題,也反映出預算的法律約束較弱等現狀。未來應嚴格執行預算相關法規,強化監管,真正將過緊日子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