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融合提升思政課教師育人能力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全面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性構建了“教—研—培—管”四維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思政課教師的育人能力。

教——構建“菜單式”教學能力提升體系

“這座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大橋,不僅是一座宏偉的建築奇蹟,更彰顯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現實成就。”在思政課堂上,孟加拉國貨幣上的帕德瑪大橋成了教師們的教學案例,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們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的認識。

爲打造具有“交通味”的思政課堂,學校根據教師年齡、理論基礎和興趣特長,構建了以特色項目爲支撐的“菜單式”培養方案,全方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其中,必選“菜單”不僅將“兩路”精神等交通行業文化融入思政課程,設計“交通定製式”教案,創新“問題鏈+深度鏈接專業”的教學法,還包括“兩標對接、三技錘鍊、四方評價”的賽教融合課程抽測,即教學標準與競賽標準無縫對接,重點鍛造教師讀、寫、講三項核心技能,並由“校內同行+校外同行+企業專家+學生評委”組成評委團,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進行全面評價。“個性菜單”即學校根據教師個人特點量身定製培養計劃,對青年教師採用“陪同式”參賽模式幫其夯實教學基本功,鼓勵骨幹教師暑期下企業鍛鍊並將實踐經驗反哺課堂教學。

研——組建科研“小組團”強化理論研究

結合高職院校的課程特點和教學實際,圍繞法治這一主題,開發了300項豐富的數字資源;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關於自由和公平的研究獲得了教育部重難點問題解答的2項專項立項……

一堂精彩的課就是一篇優秀的論文,將深入的理論研究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促進了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讓教師們收穫頗豐。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每年依據重點工作任務和時政熱點,精心規劃選題研究方向,教師們則根據個人專長與興趣,自發組建科研“小組團”,主動認領選題並展開深入研究。依託大師工作室等優質平臺,教師們的研究工作有序進行,逐漸形成了具有明確方向且持續穩定的研究體系,同時,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理論成果,爲思政課的深入講解、透徹剖析和生動呈現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石。

培——搭建“手拉手”教師培養平臺

“這次深入企業實踐極大啓發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融合,確保學生所學能真正應用於實際。”在學校新進教師赴企業鍛鍊的交流會上,年輕教師們滿懷激情地分享了各自經歷,這正是學校“手拉手”教師培養平臺取得成效的生動寫照。

該平臺整合“政行校企”優質資源,以三大活動爲核心,爲教師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成長機會。其中,“賽培活動”即學校與政府、行業緊密合作,爲其開展高質量的比賽和培訓活動,提升其工作效能,同時,創造教師需求的“公共”話語平臺,推送教師參賽、主講等,培養一批名嘴名師。“聯建活動”即學校與企業、社區深度合作,搭建教師“下企業”平臺,企業爲教師提供一手資料,教師指導企業開展職業規劃、政策講座等工作,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協作活動”即學校與其他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圍繞教學和科研定期組織教師備課、跟堂聽課和科研講座等活動,教師們不僅能互相學習交流經驗,還形成了跨校合作的科研團隊,共同攻克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管——健全“全方位”管理體制機制

“全方位”管理體制機制旨在構建多方聯動的管理體系,以有效解決教師發展體制機制中存在的梗阻問題。爲此,學校構建了“學校—二級學院—教研室—個人”四級管理架構,並推行校黨委成員、各二級學院書記上思政課制度。同時,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實施與督導考覈並重的雙向管理模式,營造出在“體驗式”實踐中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

此外,強化職稱職級晉升制度,職稱職數達標時單列,不達標時參與全校職稱評審,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制定學海論道制度,讓教師優秀的科研成果、精彩課程等向全體教師展示,實現內部優質資源充分共享,爲培養名師名嘴提供製度支持。建立模塊綜合評先評優和課堂退出制度,制定“操守、教學、科研、投票、取消資格”五大評價模塊,促進教師隊伍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1日 第06版

作者:褚鳳 易錦 劉思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