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恐漲 醫界籲調高健保給付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政策,且很快就會對晶片和藥品課稅。新光醫院副院長、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政府設定健保緊急給付調整規則。圖爲示意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政策,且很快就會對晶片和藥品課稅。新光醫院副院長、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憂心,未來藥品製造成本上漲,售價提高,臺灣健保支出價格只要低於藥品成本價,藥品就有退出臺灣風險,且國內醫療設備均高度依賴美國,健保若沒有調整給付標準,醫院恐難面對成本壓力,呼籲政府比照新冠疫情設定健保緊急給付調整規則,以保障民衆健康。
洪子仁分析,目前臺灣進口自美國的藥品關稅爲零,但美國原料藥最大供應來9成來自大陸,原料藥若面臨高關稅壓力,美國藥廠生產藥品成本勢必上升,連帶導致全球藥品價格上漲,一旦臺灣健保給付趕不上藥價上場成本,藥品就會退出臺灣市場,造成缺藥的風險。
另一方面,達文西機器手臂、機器人手術、高階的手術儀器,部分耗材、特定專利藥品等均高度依賴美系供應鏈,當製造成本提高,如果健保支付標準沒有同步調整,醫院難以承受成本壓力,將影響財務穩定跟設備的汰舊換新進度,實質影響就醫。衛福部應考量民衆福祉,建立機制,在緊要關頭調整藥品支付點數,或予以補貼,才能保障民衆健康。
臺灣藥物基因體學會理事長張偉嶠表示,臺灣在學名藥、非新成分新藥領域具有一定實力,生產製造相對穩定,其風險主要來自於原料藥的來源與價格,但原料藥並不來自美國,各國供應鏈高度仰賴中國與印度。
張偉嶠進一步指出,當全球供應鏈出現壓力,若川普總統對於中國及印度實施關稅政策,推升美商取得原料藥的價格價,隨之影響美國製藥業的藥品生產成本,新藥的價格自然就會提高,除非健保願意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不然,臺灣便可能面臨新藥供應中斷或新藥短缺的風險。
健保署迴應表示,如因全球供應鏈生態改變,導致生產成本遽增,廠商可依「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第35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