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已達前所未有嚴重」 急診醫學會發文求救

全臺醫療院所急診室人滿爲患,臺灣急診醫學會緊急呼籲政府正視問題,以獲得改善。(示意圖,記者羅永銘/攝影)

全臺醫療院所急診室人滿爲患,不僅急診患者塞滿走道,更發生醫師直接在地上替患者插管、走廊照X光等慘況,臺灣急診醫學會發文表示,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若情況持續,恐讓急診醫護大規模離職,希望政府能正視問題,並採取有效措施。

急診醫學會昨(22)日在臉書指出,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若問題持續,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進一步削弱醫療體系的承受能力,對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呼籲政府對急診壅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並採取有效措施。

急診醫學會表示,急診壅塞的問題在於急診住院待牀壅塞,急診出口阻塞,急重症病人被迫滯留急診,根本原因則在可利用住院牀位不足,非流感、腸胃炎等輕症病人跑急診,以及近期多數醫院因各種原因關閉病房,讓壅塞更加嚴重。

急診醫學會指出,病房護病比及牀位調度分配2大問題,也會造成急診壅塞,待牀病人滯留情況加劇,建議要採取解決方案,在短期應變措施部分,可提高急診住院配牀比例、強化加護病房資源調控、增加壅塞時所需急診醫護人力、強化分級醫療。

如果要長期改革,急診醫學會認爲,應建立「急診緊急狀態應變機制」,編列公務預備金,在緊急狀態時,支應應變措施的經費來源,醫院間共同協力解決壅塞問題;以及調整健保支付,好讓在「急診緊急狀態應變機制」中,調整健保支付政策,鼓勵醫院在急診壅塞時,收治急診病人,確保病患安全。

急診醫學會還提出,推動急診住院替代選項及設立監測機制2方法,盼推廣急診在宅急症照護,不需住院即可進行「靜脈注射抗病菌藥物醫療模式」,減少急診住院待牀,降低急診壅塞風險,同時監測各醫院可利用病牀數,關牀數及急診住院配牀比例,掌握各醫院住院實際可用牀位數據,作爲政策調整依據,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

急診醫學會強調,急診壅塞問題並非僅限於急診端,而是整體醫療體系,根本解決方案應從病房管理、健保給付調整、護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入手,建議設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確保未來在突發狀況下,能夠迅速啓動相應措施,以減少對醫療體系的衝擊。